控制电缆
产品中心产品详情
公司是国内陆地电缆、海底电缆系统核心供应商,位列2021年度全球海缆(能源领域)最具竞争力企业10强榜单、2021年度中国线强。公司主要营业业务为海底电缆、陆地电缆等一系列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安装敷设及运维服务。按照CSRC(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业分类属于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C38)。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9修改版)属于电线)。
电线电缆是用来输送电能、传递信息和制造各种电机、仪器、仪表,实现电磁能量转换所不可或缺的一大类电工产品,是电气化、信息化社会中重要的基础性配套产业,被称为国民经济的“血管”与“神经”,与国民经济发展紧密关联。具有用途广泛、品种繁多、门类齐全等特点。其产品广泛的应用于电力、轨道交通、新能源、建筑工程、海洋工程、通信、石油、化工、汽车、船舶及航空航天等各个领域。
电线电缆行业上游主要为铜、铝、光纤、绝缘塑料、橡胶等原材料生产行业,原材料占电线%以上,其中铜和铝更是占到电线%以上,因此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对行业毛利率的影响较为显著。铜和铝属于大宗商品,供应充足,但价格波动较大,资金实力较强的公司能够通过对铜、铝进行套期保值操作规避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线缆下游主要是电力、通信、军工、民用航空、新能源发电及机械自动化装备等行业。行业内企业根据下游客户的订单要求,进行产品研究开发、设计和试验,并经过一系列测试后进行批量供货,提供产品配套和技术上的支持等全面服务。电线电缆行业与下业的发展紧密关联,国家关于电网建设和改造、信息网络建设、军费开支、民用航空工业发展、新能源电力装机、工业自动化进程的变化直接决定了本行业未来的发展状况和市场需求。
在我国,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稳步增长,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落实,以及“补短板、强弱项、优布局、提品质”等宏观政策保障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投入,带动电力、石油、化工、城市轨道交通、汽车、建筑、新能源以及船舶等行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尤其是智能输配电网建设与特高压网架建设投资不断加大,促进我国电线电缆行业实现了高效发展。如今,电线电缆行业慢慢的变成了我国国民经济中的第二大配套产业,年出售的收益规模达万亿以上。
截止到报告期末,我国电线余家,其中规模以上(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公司数有4000余家,行业内75%以上的企业为中小企业,没有一家公司具有绝对的龙头优势。但是,行业内头部企业依托自主创新与技术进步,在部分领域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国际竞争力和总实力已经跃居世界前列。根据亚太线缆产业协会和线年全球线强》榜单,其中中国企业上榜达11家。
报告期内,受国内“产业转型升级”有关政策的影响,以及国家鼓励优先使用国内自主品牌产品,支持电线电缆企业通过发展高端产品、收购兼并等手段来改善行业的产品结构和产业体系,以区域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推动该区域集聚的产业升级换代。电线电缆行业内资源整合进程进一步加速,行业也面临着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压力,产业集中度不断的提高,我国电线电缆行业进入深化发展期。
此外,在我国持续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工作,积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降低碳排放,实现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近年来全力支持新能源开发,依照国家制定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未来10年内我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行业将处于爆发性增长阶段,风能电缆、光伏电缆、核能电缆等产品需求量巨大。数据及信息源自: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商情报网
2014年6月13日,习提出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2021年3月15日,习再次对能源电力发展作出重要部署,强调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2021年11月中国南方电网印发《南方电网“十四五”电网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南方电网公司总体电网建设将规划投资约6700亿元,以加快数字电网建设和现代化电网进程,推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南方电网将配电网建设列入“十四五”工作重点,规划投资达到3200亿元,几乎占到了总投资的一半。
此前,2021年9月,在2021能源电力转型国际论坛上,国家电网公司披露,“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计划投入3500亿美元(约合2.23万亿元),推进电网转型升级。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十四五”电网规划投资累计将超过2.9万亿元。这明显高于“十三五”期间全国电网总投资2.57万亿元、“十二五”期间的2万亿元。由此可见,受益于国家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电线电缆产业将一直在优化升级,持续发展。
特种电缆可以耐高温,耐酸碱,防白蚁,以及在轮船飞机核电站等场合使用的电线电缆。特种电缆是一系列具有独特性能和特殊结构的产品,相对于量大面广的普通电线电缆而言,具有较高技术上的含金量、较严格使用条件、批量较小、较高附加值的特点。往往采用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和新的设计计算。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的全力发展,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进一步向信息化、智能化、安全环保、低碳节能等方向发展,国家智能电网建设、现代化城市建设、城乡电网大面积改造、新能源电站建设、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均对电线电缆的应用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从而为特种电线电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虽然我国电线电缆行业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但相比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产品同质化严重,多以中低端常规线缆产品为主,且选用技术趋同,行业内公司竞争激烈,行业集中度相比来说较低。国内行业前十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不足10%,而美国前十名电线电缆企业占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日本前七名电线电缆企业占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5%以上,法国前5名电线电缆企业占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近年来,随着我们国家电线电缆行业结构调整的持续深入,电线电缆企业之间洗牌整合步伐加快,未来我国电线电缆行业集中度将逐步提升,头部企业的先发优势和规模效应将愈发明显。
海上风电已经在多国的零碳路径中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能源危机和俄乌冲突让各国政府更加认识到能源安全的重要性。《2022全球海上风电报告》预计2022-2030年间全球将新增260GW的海上风电容量,到这个十年末(2030年)全球累计海上风电并网容量将达到316GW。到2031年的累计装机容量将突破370GW。预计2030年全球累计漂浮式海上风电装机将达到18.9GW,其中11GW将分布在欧洲,5.5GW在亚洲,其余部分在北美。
根据英国、荷兰、德国等国家发布的2030年海上风电的发展目标统计,目前欧洲地区海上风电的规划项目总容量已超过107GW。
在我国,根据沿海各省发布的“十四五”海上风电的发展目标,目前广东省、福建省、山东省、江苏省、海南省等省份海上风电的规划项目开工总容量已超过80GW,装机容量达59GW。约为2020年底累计装机规模的6.7倍。
报告期内,受益于“十四五”期间国内及海外海风装机需求提振,海上风电用海缆需求已经快速释放,未来新增空间广阔。此外,海上风电省级补贴政策的推出将进一步刺激海上风电装机需求,目前国内已有广东省、山东省、浙江省出台相关补贴政策。
俄乌冲突爆发导致全球原油供需缺口进一步加大,油价呈上行通道。从中长期来看,全球原油供需缺口将长期存在,油价将长期高位运行,中期将继续抬升。《中海油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其资本开支稳步增长,有力保障公司国内业绩。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超70%,国内将持续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和投资力度以保障能源安全。在国际油价高企、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中海油母公司“七年行动计划”等多方因素推进下,中海油将继续开展积极的增资扩产。其中,为水下生产系统提供电力、信号控制、液压和化学药剂、油气输送的海洋油气用脐带缆需求有望稳定提升。
随着国内海上风电项目平价上网的需求和海风资源开发逐渐向深远海发展,风场规模化、风机大型化慢慢的变成了趋势。国内部分大规模海上风电项目已经采用330kV或者500kV超高压交流(光电复合)海缆。个别项目将会用到±500kV、截面2500平方毫米的直流(光电复合)海缆。柔性直流输电是构建智能电网的重要装备,与传统方式相比,柔性直流输电在孤岛供电、城市配电网的增容改造、交流系统互联、大规模风电场并网等方面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是改变大电网发展格局的战略选择。
柔性直流输电的优点包括长距离输送容量更大、没有无功补偿的问题、运行损耗低、输电线路数量更少、海域资源占用较少等,其适用于任何形式的风场并网。尤其是对于百兆瓦和千兆瓦级的偏远陆地及海上风电场来说,使用智能化的柔性直流输电装备进行风场并网,能够完全满足风场运行时的故障穿越及稳态和暂态性能的要求,具有非常明显的技术竞争力。
随着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项目的不断增多,尤其是海上风电向规模化、深远海化发展,超高压交流、直流(光电复合)海缆需求有望显著提升。
公司现拥有陆缆系统、海缆系统、海洋工程三大产品领域。拥有500kV及以下交流海缆、陆缆,±535kV及以下直流海缆、陆缆的系统研发生产能力,并涉及海底光电复合缆、海底光缆、智能电网用光复电缆、核电缆、轨道交通用电缆、防火电缆、通信电缆、控制电缆、综合布线、架空导线等一系列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安装敷设及运维服务能力,提供深远海脐带缆和动态缆系统、超高压电缆和海缆系统、智能配网电缆和工程线缆系统、海陆工程服务和运维系统四大解决方案。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电力、建筑、通信、石化、轨道交通、风力发电、核能、海洋油气勘采、海洋军事等领域。公司通过了ISO三大体系认证,拥有挪威船级社DNV认证证书。
公司海缆系统采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安装配置服务”的模式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同时已涉及海洋工程领域,提供EPC总包服务及系统解决方案。公司陆缆系统采用“研发、生产、销售”,通过直销招投标和经销商的双渠道销售模式,为客户提供标准化及差异化的产品。企业内部通过技术创新,加快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和人才引进等方式提升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通过“两化融合”对单位现在有装备进行技术改造升级,提升了公司的产能,保证销售订单的准时交付;通过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围绕“3+2”市场体系的战略部署,重点突破国际、国内重大市场。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面对全球通胀、供应链短缺、需求收缩的国内外形势,公司在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新时代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要求,把握国家建设海洋强国、“一带一路”倡议、新基建等重要战略发展机遇,坚持“团队制胜的文化、持续创新的精神、行稳致远的理念”企业文化基因,牢牢抓住主业不动摇,抓住自主创新不动摇,构建国际、国内双向开拓、当前与今后同步推进的新市场格局,构建东方特色的创新发展体系,聚焦“资本与产业”、“科技与市场”、“数字与运营”的深层次地融合,加快“海陆并进”形成核心新优势,加快“东方制造”走向世界高端,奋力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主要经济指标整体发展形态趋势良好。
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38.59亿元,同比增长13.9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22亿元,同比下降18.02%;2022年上半年度海缆系统及海洋工程营业收入合计同比下降0.28%,减少0.05亿元,占公司主要经营业务收入比重47.60%,实现陆缆系统的营业收入20.22亿元,同比增加4.79亿元,增长31.07%,占公司整体收入比重52.40%。
过去半年,在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东方电缆在实现高水平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入选浙江省企业管理对标提升标杆企业,检测中心成功通过CNAS国家实验室认可标志和ILAC国际互认联合标志,代表着东方电缆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全部符合国际标准,检验测试能力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同时获评“2021年度宁波市工业公司亩均效益领跑者综合20强”等多项荣誉,无论是在文化建设方面,还是在经济建设方面,都迈上了崭新的台阶。
围绕东方特色企业文化,有效践行文化基因。坚持21字文化基因,积极推动“青年东方”建设,开展东方特色文化系列活动,“共植未来-助力双碳”植树节、“健康东方-成就未来”妇女节、“青春的回答”“五一国际劳动节”等,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组织并且开展多项团建活动,提高业务水平的粤港澳大湾区团建活动,围绕设备管理、安全管理规范、供应链保障等方面的未来工厂团建活动,提升产品认知的长三角示范区团建活动等,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进了与浙江大学、上海电力(600021)大学奖学金、神农架阳光助学等公益项目。
围绕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要求,实施战略性人力资源配置,全面激活组织效能。有序推进组织团队结构优化工作,进一步挖掘人力资本潜力和作用。创新招聘体系,实施集中招聘模式,储备下半年关键岗位人员。依托“青年东方”建设,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分类别、分层次、分岗位培训。围绕“共同富裕”政策,优化工资结构,适度扩大中等收入范围及减少低收入者,完成年度薪资调整工作。创新绩效管理,制定以结果为导向的项目激励机制实施细则。
东部(北仑)基地-未来工厂已实现全面投产;启动南部(阳江)基地建设;布局国际,位于荷兰鹿特丹的欧洲子公司已设立完成。
坚持抓住自主创新不动摇,专注四大产品/服务系统解决方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顺利通过科技部验收;参与宁波市重大攻关项目并获批立项;院士工作站获批立项;知识产权提升显著,申请专利24件,授权专利11件,论文投稿/发表7篇。研发的新型绝缘电缆已具备产业化条件。
重点核心市场区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有效提升,“3+2”市场格局不断深化。中标多项重大海缆项目;交付世界首套低频海缆及大长度超高压220kV陆缆,石化、渠道分销、电力业扩等市场增长显著;电网市场中标额稳定增长;中标国内首个超深水脐带缆系统和欧洲海上风电项目。
本着“对内友好、对外开放”,体系化、数字化、国际化三化融合助推东方创新管理体系提升。持续推进管理体系提升专项工作及SAP等数字化项目;数字东方顺利完成全部二期上线工作,实现客户沟通及订单运转高效率,助推陆缆市场发展;东部(北仑)基地-未来工厂一期项目顺利通过验收;打造“线上东方”会议系统,实现高效沟通。
完成大长度超高压220kV陆缆等多项关键产品生产交付;未来工厂高端智能装备全面投用,基本完成核心信息化系统的集成应用;完成对陆缆瓶颈工序、关键工序设备生产能力的优化管控,提高关键设备OEE管理上的水准,产能实现有效提升。超高压海缆测试中心正式启用,标志着公司检验测试能力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1、持续推进团队优化工作,充分的发挥青年员工的才能;实施以结果为导向的项目激励机制;坚持“团队制胜的文化,持续创新的精神,行稳致远的理念”文化基因,以“OIMS创新管理体系”为平台,建立健全人才/团队培育激励机制,积极推动团队建设和“青年东方”建设,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确保企业行稳致远。
2、充分发挥上市公司资本平台功能,为产业跨域发展提供保障。推进南部(阳江)基地项目建设工作,确保按计划实施。
3、跟进布局战略市场;以客户为中心,集中优势资源全力推进重点市场、核心客户的开拓与培育,做深、做实,同时建立高效完善的营销信息化系统,管控并支撑市场工作向高质量发展。
4、采用“总体设计、分布实施”的策略,完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以SAP和MES系统建设为抓手,同步进行周边信息系统深化应用,实现设备网络化、数据标准化、管理数字化和决策智慧化;全力推进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及SCL安全文化阶梯认证工作。
5、围绕“更高电压等级、更深应用水深、更远传输距离”未来发展的新趋势,聚焦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技术创新、产品的质量以及效率提升等维度,依托未来工厂和信息化建设,将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要求贯穿到制造全过程,打造“东方制造”新模式,实现东部(北仑)基地全面高质量生产,不断的提高“东方制造”核心竞争力。
铜、铅、铝等金属材料是电线电缆行业最重要的原材料,其价格的大幅波动将直接影响线缆企业的利润情况,公司虽然已执行了主要原材料的套期保值,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引起企业大幅亏损。
国家产业政策的出台以及调整都会对相关行业产生重大影响。目前,与线缆行业相关的产业政策主要有电网建设相关规划、铁路网建设相关规划、轨道交通和先进装备制造及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规划、节能减排类规划,另外还包括针对房地产的控制及保障房建设等政策,这些产业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到对电线电缆的需求。但是,现有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往往会根据国民经济及行业实际的发展状况进行相应调整,这种调整将使得市场的预期供求发生明显的变化,进而影响电线.未来宏观经济环境下行风险
近年来公司业务发展状况良好。随着各投资项目的有效实施,公司资产和经营规模将迅速扩张,产销规模大幅度的增加,将在资源整合、科研开发、市场开拓等方面对公司管理层提出更高的要求。
我国电线电缆行业企业数目众多,行业高度分散,市场集中度低。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目前我国电线电缆行业的大小企业达上万家,其中形成规模的有4000多家左右。目前,中低压电缆技术上的含金量以及对设备投资的要求不高,相关市场之间的竞争极为激烈,公司面临某些特定的程度的市场之间的竞争风险。
新冠疫情的反复所带来的金融市场波动风险以及海外经济环境的变化等。为此,公司制定了严密的疫情防控措施,同时重视国际、国内疫情动态,保护好员工安全,提前做好订单、采购、生产和交付的协调,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
海上风电已采取竞价上网,2019年及2020年竞价上网电价逐步下调,根据现行政策,2022年起,海风补贴政策将发生调整,国家补贴退出,部分如广东、山东、浙江等省份陆续出台了地补政策。虽然近几年海上风电产业的技术慢慢的提升,规模效应增加,大大降低了投资所需成本,大量平价上网项目已立项或开工建设,但各省十四五海上风电规划的真正全面落地有待后续项目在2022年及2023年陆续启动建设信息。因此不排除因政策调整而可能会影响国内海上风电发展节奏以及对海缆的需求,行业增速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存在不确定因素。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拟采取的措施是:公司将通过采取锁定原材料成本、关注国内外宏观经济动向、行业政策、储备核心技术、管理人才、加大研发投入、升级产品结构、加强疫情防控等方式来应对各类风险。
公司秉承“创新、诚信、和谐”的价值观,坚持“团队制胜的文化、持续创新的精神、行稳致远的理念”的文化基因,以企业共同使命、核心价值观和文化基因牵引、规范行为,形成自我奋斗驱动力。
作为科学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公司不停地改进革新思维,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注重人才的培养,积极引进研究生和年青归国留学人员等海内外高层次优秀人才,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比例近20%。
公司自创立之初就十分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构建了完善的人才教育培训与储备体系,拥有一支专业能力强、经验比较丰富、运营效率高的经营管理团队。公司管理团队有多年专门干电线电缆行业的经验,对行业发展趋势、趋势具有敏锐的把握能力,抓住市场机遇,实时制订、调整发展的策略并有效地组织公司高效运营,领导公司持续保持长期、稳定、高质量发展。
在充分考虑市场、资源、交通等因素的基础上,进行了更加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建成投产位于宁波北仑的未来工厂,撤并原中压产业基地,形成高压海缆分厂、中压电缆分厂、特种电缆分厂、高压电缆分厂及海工基地为核心的东部(北仑)基地,开工建设以广东阳江为核心的南部产业基地。东部(北仑)基地是公司总部所在地,位于经济发达的杭州湾大湾区,也是长三角城市群范围,经济发展迅猛。南部产业基地位于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粤港澳大湾区,同时可辐射国际市场。两大产业基地布局都位于经济活跃地区,紧邻市场与客户,对市场的瞬息变化和客户的需求,能够形成快速有效的响应,而且所布局的各个产业基地之间可以相互关联,守望相助,铸造成一个牢不可破的整体,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依托上述产业基地基础,提供三大产业板块的产品与服务,包括海缆系统、陆缆系统、海洋工程,全方面覆盖了从陆地到海洋、从产品到服务的相关业务。
始终坚持“抓住主业不动摇,抓住自主创新不动摇”,将科学技术创新工作放在公司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上,经过二十多年坚持不断的技术创新与积累,公司已成为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施工敷设于一体的中国海陆缆核心供应商,多年来一直在科学技术创新、质量管理、核心技术突破等方面处于行业领头羊,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位列全球海缆最具竞争力企业10强。
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创新平台为载体,持续深耕高端线缆专业领域,累计承接承担和参与了21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与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领先企业等建立了常态化科研合作机制,依托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结合持续高强度的科技投入,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瓶颈制约,实现了多学科、跨领域、跨地区的创新优势,形成了强大的持续创新能力。
依托海陆工程服务技术提升与装备研制,公司完成了从单一产品制造商向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的转型升级,实现了先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目前已形成深远海脐带缆和动态缆系统解决方案、超高压电缆和海缆系统解决方案、智能配网电缆和工程线缆系统解决方案、海陆工程服务和运维系统解决方案共四大产品/服务系统解决方案。
深远海脐带缆和动态缆系统解决方案:聚焦深海油气开采和远海浮式风电开发等领域,攻克了超深水和动态化设计等核心技术,在海洋脐带缆和动态缆系统领域形成了定制化设计、生产、测试、集成、敷设、运维的全寿命整体解决方案,实现多项“卡脖子”技术的成果转化并实现产业化应用,为我国全方面推进深远海能源开发进程注入了新动能。
超高压电缆和海缆系统解决方案:专注大规模海上风电集中开发和大容量海陆电力传输等领域,依托自主研发和国际国内的科研合作,具备了500kV交流海陆缆系统、±535kV直流海陆缆系统等高端能源装备的设计、制造及工程服务能力,各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国家发展海洋经济、开发清洁能源、尽快实现“3060”双碳目标提供了有效支撑。
智能配网电缆和工程线缆系统解决方案:聚焦电力配网及建筑、石化、轨道交通等工程市场领域,以智能环保、精益制造和快速响应为目标导向,实现了从满足单一市场需求向提供可示范推广的解决方案创新,研发了非交联环保聚丙烯电缆、无卤低烟阻燃B1级线缆等智能配网和工程领域创新产品,集绿色、安全、节能、环保等优势于一体,用革新的工艺装备,助力国家在建筑工程、石油化学工业、轨道交通等领域电力建设开拓新局面。
海陆工程服务和运维系统解决方案:依托国内领先的海陆工程服务平台和一流的运维服务团队,以全流程、多维度、高质量服务为宗旨,完成从国际领先海缆软接头到高压陆缆熔接头的衍生及革新,推动了含多省市电力配网、轨道交通电力线路连接可靠性的提升;建立了集敷设安装、工程运维为一体的海陆工程服务体系,为东方电缆从单一产品制造商向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的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当前国际战略形势下,国家总实力的竞争愈来愈表现为科学技术的竞争,更表现为科技成果转化数量、质量和转化速度的竞争。公司始终致力于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线缆产品实现了技术成果转化,并在超高压海洋输电、深水油气开发、超高压陆上直流输电等领域实现了工程化应用,助力我国南海开发和高端电力装备国产化进程。
在高端线缆领域的技术探讨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创新、推广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成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做出了多项创造性贡献,受到国家、行业、客户的充分认可,荣获三十余项科技奖项。
颁发了一系列鼓励和保护知识产权的制度,包括《知识产权管理手册》《知识产权奖励办法》《技术秘密管理办法》和《专利管理办法》等,确立了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目标,建立组织机构,明确各组织机构的职能,对公司经营中的专利管理问题,包括专利的申请、维护,产权归属,科研、生产、贸易中的专利管理,奖励和处罚进行了明文规定,使各项工作有制可依。依托专业化管理模式推动知识产权创新工作。在项目研发过程中,通过建立技术探讨研究开发过程中的专利信息检索、分析和利用机制,加强对专利信息的开发、利用和管理,追踪当前研发技术的最新发展,掌握现存技术状况,节省研发投入。同时公司通过对知识产权工作的有效管理,进一步整合和发挥企业人、财、物、信息等资源优势,促进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出。
牵头制定和参与了多项海底电缆国家标准,引领行业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进一步提升了行业的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对公司依靠技术优势引领行业发展、紧跟世界海缆科技发展趋势、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产品结构升级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秉持“东方制造高端引领”、“健康东方成就未来”的战略,致力打造行业顶尖的高端制造水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公司引进法国Pourtier重型框绞机、德国Troester1000kV和750kVVCV交联生产线等一批足以定义世界制造标准的先进装备,将交联电缆的制造能力提升到了交直流1000kV3500mm,占据电缆规格和电压等级的制高点。
本着“对外开放、对内友好”的工作思路推进公司数字化建设,不断推动数字与运营的深层次地融合,推动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深层次地融合,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建设SA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CAPP(工艺管理系统)、SRM(供应商管理系统)、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EHR(人力资源管理系统)、WMS(仓库管理系统)、钉钉、MES(制造执行系统)、WMS(仓储管理系统),SCADA(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管理系统)等系统,引入OEE等大数据管理工具,形成数字化工厂解决方案,以工业互联网为基础,以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为主攻方向,进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助力企业从“制造”升级为“智造”。
严格按照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在“质量第一、质量管理融入业务全过程、持续改进”的方针引领下,以全面质量管理为中心,全员参与为基础,不断运用先进的质量管理工具,逐步引入精益生产、六西格玛管理并成功推行卓越绩效模式;逐渐完备质量检验手段,引进国内最大容量(2048000kVA)640kV串联谐振耐压试验系统、瑞士哈弗莱高灵敏度局放检测仪、德国GMCTDR测试仪、德国Sikora超声波测厚仪、红外光谱仪等系列电缆检测设备,充分把握生产的全部过程和成品阶段产品质量控制,确保交付的产品质量放心可靠。成功应用SCADA系统,以及自主开发RMS远程监控系统于生产管理中,可实时监控各项生产指标和参数,并可对外开放关键质量数据和记录,精准溯源每根电缆的制造数据。不断树立品牌意识,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积极建设公司质量品牌。
保持陆缆系统、海缆系统、海洋工程三大领域均在行业的领先水平,成为电线电缆行业内首个“浙江制造”品牌获得者,标称电压220kV、500kV交联聚乙烯绝缘大长度交流海底电缆先后通过了“浙江制造”品字标认证,开创了世界首例500kV海缆电缆成功运用软接头的先例,树立行业标杆。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太阳能盈利能力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上海电力盈利能力比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东方电缆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