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一直以来,大众都认为微软并不是一家重视硬件研发的公司,但实际上并非是这样。微软在其37年的历史里,有32年都在进行着硬件设计和销售的业务。即使在企业成立的早期,硬件也是微软收入的大多数来自之一。比如说,在1983年到1986年间,微软鼠标的销售量同该公司的软件居然持平。
经过多年的发展,微软硬件业务的触角从一系列鼠标和键盘延伸到了游戏手柄、网络摄像机、无绳电线播放器、手机、游戏机等等。近来,微软又高姿态的进入了PC领域,最新发布的Surface平板电脑不久即将面市。
这些都是大多数人很熟悉的微软及其硬件产品。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上世纪80年代,微软还开发了大量用于计算机扩展的硬件。在1980年,微软为Apple II开发了SoftCard,这一战略一直维持了十年。1982年,微软的硬件部门正式成立,但真正了解该部门前身的人并不多。
下面的几幅图将展示被时间和微软自己都遗忘了的十款硬件产品,均在上世纪80年代面市。
微软的SoftCard发布于1980年,是Apple II个人电脑(1977年面市)的插件板。这种卡配置了齐格洛公司的Z80 CPU,使得Apple II可以运行流行的CP/M磁盘操作系统和支持该系统的软件。(在PC时代,Z80-CP/M平台的地位最接近于后来的Wintel联盟。)
SoftCard的销量很好,并成为了微软最出名的硬件产品,直到两年后微软推出自己的鼠标。因此,SoftCard实际上并非是一款“被人遗忘的”产品。相反,它恰恰是微软自助研发硬件的开端。
微软所设计的Apple II RAMCard,其实就是Z80 SoftCard的配件卡。RAMCard可以插入Apple II的自由槽中,从而为运行在SoftCard卡上的CP/M程序提供额外的16KB系统内存(总内存达到56KB)。通过特别的编程设置,某些传统的Apple II程序(如VisiCalc)也可通过这部分额外的内存。
虽然微软为Apple II设计了RAMCard,但该公司为IBM PC设计RAMCard却有着完全不同目的。当后者插入PC,除了能扩展总内存之外,还可以被当作一块固态(solid state)随机读取磁盘来使用。当它同微软的RAMDrive软件一起工作时,这种卡将模拟传统的硬盘,使得工作速度更快(产品的广告称速度提高了50倍),这是固态的特殊属性使然。为IBM PC设计的RAMCard可供选择的产品规格从64KB到256KB不等,这一大小在当时已经很不错了,要知道那时标准的IBM PC软盘只有360KB。
在1983年,微软扩展了自己的IBM PC升级板,推出了SystemCard这款产品,它是一种多用途的ISA卡,能节约宝贵的IBM PC用户内部插槽。仅仅使用一个插卡,你就可以替代至少四个不同插卡的功能,让PC还有六个插槽可供使用。
和RAMCard相似,SystemCard包含了64KB到256KB的内存,并可当作随机读取磁盘。但是,它还包括了一个并行打印机接口、一个打印缓冲处理器(让用户的打印任务进行排队,在打印机空闲的时候进行打印)、一个RS232串口(其ROM中含有一个终端模拟器程序),以及一个实时日历/时钟芯片。
在1982年,苹果发布了Apple IIe电脑,它是Apple II个人电脑产品线的重大补充。一年之后,微软对流行的SoftCard产品做了升级,以便高效的利用Apple IIe在硬件方面的改进(比如两倍的高分辨视频模式、更多的内存和一款80-column插卡)。虽然最后Premium SoftCard IIe的销量一般,远未达到SoftCard的影响力,但却获得了Apple II社区的肯定。
在1984年,微软发布了带鼠标的PCjr助推器,它是一个扩展盒,可以为系统增加192KB的内存、一个兼容IBM PCjr系统的微软鼠标。通过PCjr助推器,IBM PCjr系统能获得256KB的内存,从而运行更为强大的程序,不再受到先前64KB内存的限制。
对今天的电脑用户而言,微软的这款产品看上去很奇怪,但在上世纪80年代微软是苹果Macintosh平台的主要支持者之一。为此,微软发布了一款很有用的扩展外设MacEnhancer,在插入到Mac调制解调器或者打印机端口之后,可以额外提供一个同IBM PC兼容的并行端口和两个串行接口。有了MacEnhancer及其定制软件,Mac用户就能够正常的使用那些专门为IBM PC设计的打印机、调制解调器和其他附件了。
在1986年,微软对外发布了一种新的鼠标输入接口InPort。该接口带有一个有微软设计的芯片(InPort图形输入芯片),以及一个全新的紧凑型9针连接器(见图片的左上方)。微软研发这么一种接口是为了节约系统自带的串口(一般由串行鼠标占据),并对外推出更为便宜的鼠标(因为微软将InPor芯片的大部分功能放到了PC端上,降低了鼠标的成本)。
很快,微软又发布了自己的InPort接口卡(见图片的右上方)和相应的鼠标。但更有趣的是,微软以最便宜的价格将自己生产的芯片和插口提供给其他的硬件生产商,希望InPort能成为一种事实上的行业标准。一些外设卡和PC克隆公司将InPort接口集成到了他们的产品中,但是InPort并未成为一种普遍的使用的标准。相反,IBM于一年后推出的PS/2鼠标接口最终实现了这一目标。
微软于1985年末发布了Windows 1.0操作系统。然而,该公司发现,大部分普通用户的IBM PC都不能很好的支持这一全新的操作系统。这使得微软研发出了Mach 10加速板,从而使带有4.77-MHz 8088 CPU的IBM PC和PC XT电脑的速度提高了一倍。Mach 10配置了一个9.54-MHz的8086 CPU和一个微软InPort鼠标接口。总之,Mach 10的出现显著改善了PC的速度。
和Mach 10一样,微软对下一代产品Mach 20寄予厚望。Mach 20的出现使得那些配置为8088处理器的PC可以运行微软最新版本的软件程序。当时有报道称,Excel和微软OS/2操作系统(一种图形操作系统,一度曾有可能取代Windows)是微软推出这款产品的重要原因。
Mach 20可以插入到标准的IBM PC ISA插槽中,从而给主机系统提供了一个8-MHz的80286 CPU、一个80287算术协助处理器插槽和一个InPort鼠标接口。另外,微软提供了一个“增加内存”的选项,使得用户都能够向Mach 20插入内存,从而增加最多3.5MB的内存。它还提供了“增加磁盘”的选项,允许老旧的IBM PC能够正常的使用高密度软盘。
在1988年之后,微软继续在开展硬件业务。但在Mach 20之后,该企业决定将研发重心放在输入设备和其他的PC外部设备上。(文/腾讯科技)